6月5日,2020年中国西部瓷都陶瓷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陶博会”)将于6月11日至13日在乐山市夹江县举行。举办此次陶博会,是对夹江县陶瓷产业30余年发展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据介绍,本届陶博会将设主会场和分会场,将举办陶瓷交易博览展、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活动,还将评选出中国西部瓷都十大名牌陶瓷产品、十大经销商等。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西部瓷都夹江陶瓷协会会长胡正华表示,举办陶瓷交易博览会,能够推动陶瓷企业复工复产。
对宣传推广中国西部瓷都夹江区域品牌,拓展夹江陶瓷产区销售市场,提升夹江陶瓷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历届夹江陶博会
1987年,夹江县黄土镇罗华村的长城建筑陶瓷厂,建成首条推板窑生产线,开启了夹江陶瓷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这也标志着由土法制砖到产业化创业初期到来。
当时的长城建筑陶瓷厂厂长陈长富,被誉为西部瓷都建陶第一人。陈长富回忆说,1986年自己回乡创办夹江第一家陶瓷厂,靠自筹资金、政府部门支持和信用联社贷款,筹集到45万元开办经费,建成第一条窑炉生产线。
1991年,长城建筑陶瓷厂和夹江县玻华实业公司生产的墙地砖年产量达到42.79万平方米,开创了夹江陶瓷规模化产业的新起点,从此夹江陶瓷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长城建陶成就了夹江陶瓷雏形。从1992年到1999年,历届夹江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出台了《关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利用页岩资源巩固和发展墙地砖拳头产品优势,把建材工业培育成夹江县第一大经济产业”。截止1999年,夹江发展到61家陶瓷企业,180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突破1亿平方米。陶瓷成为全县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2018年12月27日,陈长富获得夹江县改革开放40年杰出贡献人物称号。回望历史,黄土地上有了这第一把火,才有夹江陶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未来。
2000年至2015年,是夹江陶瓷的集聚发展阶段。历届夹江县委、县政府把陶瓷产业一张蓝图绘到底,贯彻始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迅速推动陶瓷产业集聚发展。
跨世纪之初,四川夹江经济开发区应运而生,眉-夹-乐天然气管道开通,以新中源为代表的广东佛山陶瓷企业入驻夹江,陶瓷企业迅速扩张至95家,瓷砖生产线310条,产能达3.48亿平方米,占全省的80%,全国的12.5%。
与此同时,夹江陶瓷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带动能源、矿山、色釉料、机械、市场等配套产业的发展。陶瓷从业人员达6万人。广东、江西、山东、湖北等外来陶瓷配套经销商云集夹江,陶瓷经销商布网全国。夹江成为西部建陶产业的高地,所有的建筑陶瓷原料和产品,在这里全部都能采购得到,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产业链建筑陶瓷产业聚集地,可以说达到了陶瓷业界的顶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为夹江陶瓷题名“中国西部瓷都”。
在2001年至2008年间,夹江先后举办了三届国际陶瓷节,夹江陶瓷产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极大提升,夹江陶瓷区域品牌成为对外开放的一张闪亮名片。笨鸟先飞,勤奋的夹江陶瓷人实现了从弱到强的逆袭。
2010年,夹江陶瓷产业集群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进入全省百亿产业集群之列,到2015年陶瓷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
2016年到2020年,夹江陶瓷产业步入了由转型升级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中愈显突出。县委、县政府明确了陶瓷产业“减量、提质、增效、入园”八字发展方针,为夹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动力。在此期间,先后出台了《关于停止使用煤气发生炉的实施方案》、《夹江县陶瓷企业退城入园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意见,成立了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夹江陶瓷比全国其他产区先行一步开展企业煤改气、创新驱动、“退城入园”、环保治理等重点工程,夹江顺利接受了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环保督查大考,使夹江陶瓷产业集群成为西部建陶产区转型升级的新典范。
2017年,全面关停煤气发生炉271座,66户陶瓷企业完成“煤改气”,日用气量从30万立方米提高到220万立方米,全年削减排放二氧化硫1455吨,氮氧化物1269吨,夹江煤改气工作两次在西南地区做经验交流,成为学习的榜样。夹江城区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蓝天碧水的新夹江,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绿色夹江、生态夹江,让夹江人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了解,四川夹江目前有陶瓷企业60家,生产线84条,年产能4.5亿平方米。产品涵盖各类中高档内外墙地砖、薄板陶瓷、卫生洁具陶瓷等。近年来开发出了碳纤维地暖陶瓷、石墨烯地暖陶瓷、大规格超薄陶瓷外挂板、艺术陶瓷等高附加值产品,产业门类齐全、产品种类丰富。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本文观点不代表陶瓷时代立场,如有疑问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