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砖走下神坛,成为众矢之的?!真相是……

在中国,除了茅台酒,恐怕再也找不出像瓷砖这样被在乎产地的工业产品了。

而提起瓷砖产地,就不得不说早已成为建筑陶瓷行业高品质瓷砖的代名词——广东砖。正是因为广东砖享有如此盛誉,无数消费者在购买瓷砖时都会这样郑重其事地告诉商家:“你们这个牌子的瓷砖是广东砖吗?不是广东砖我不要!”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一直高居“神坛”的广东砖却因部分瓷砖品牌“正宗广东砖,假一罚十”的营销承诺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颇有众矢之的的感觉。

谁在高喊“正宗广东砖,假一罚十”?

3月22日,陶业时讯发表一篇题为《“正宗广东砖、假一罚十”!网友:你买的是砖还是广东?》的文章,并引用相关行业人士的观点“‘所谓广东制造,假一罚十’已是最好的大招,用完就没招了”。这一篇文章应该算是广东砖被推到舆论风口浪尖的滥觞,在行业里引起了一定的连锁反应。

围绕着广东砖的话题就事论事或延伸开去,相关陶企和行业媒体纷纷发出视频或文章,在瓷砖行业掀广东砖引发了一波又一波关注。梳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大致情况如下:

4月1日和4月12日,头部瓷砖品牌马可波罗、冠珠分别发布了一个科普广东砖的视频;

广东砖走下神坛,成为众矢之的?!真相是……

4月1日和4月12日,陶业时讯先后发表了两篇题为《马可波罗重磅发声:广东砖作为行业第一次洗牌的收尾议题是时候终结…》和《买砖就买广东砖?继马可波罗之后,冠珠刚刚也重磅发声》的文章;

4月14日,陶瓷信息发表了一篇题为《不必太纠结于“广东砖”!评判瓷砖质量优劣的标准绝不是产地》的文章;

5月11日,陶商资讯发表了一篇题为《“假一赔十”,是广东砖最后的倔强?》;

5月15日,陶业时讯发表了一篇题为《国家抽检“每十片就有一片不合格”!“买砖就要广东砖”是行业的“最大谎言”?》的文章;

5月15日,华夏陶瓷网发表了一篇题为《高安头部企业在佛山真正的对手是谁?》的文章;

5月16日,陶业时讯发表了一篇题为《头部陶企联动泛高安“围剿”二三线品牌?广东砖、高安砖真正的对手是…》的文章;

……

其中,不止一篇文章提到“广东制造,假一罚十”是一些广东陶企的营销噱头,也有文章认为如过度地炒作产地概念会让人反感。这种情况的确属实,但绝不是事情的全部真相。

事实上,不仅是广东的一些瓷砖品牌及其经销商会作出类似承诺,就连产品明显不是在广东生产的一些非广东瓷砖品牌及其经销商也会堂而皇之地作出类似保证,有的甚至会明目张胆地在瓷砖包装箱上将产地标注为佛山或广东。前者这样做还算无可厚非,毕竟产品确实是在广东生产的,并未欺骗消费者。但后者这样做纯粹就是恶意竞争,既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又直接挑战了同行和消费者的智商。

广东砖走下神坛,成为众矢之的?!真相是……

商业营销的底线之一,是不以明显歪曲事情真相的行为挑战消费者的智商。

广东砖凭什么成为高品质瓷砖代名词?

决定瓷砖质量好坏的因素,主要是设备、技术、原材料、生产与质量管理。

众所周知,佛山拥有丰富的优质陶土资源,是国内最早开始生产瓷砖的地区之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率先从意大利引进第一条全自动瓷砖生产线,由此揭开中国现代建陶产业大发展的序幕,逐渐发展成中国建陶产业的高地,具备了最齐全的建陶产业链、最丰富的建陶人才库、最大的建陶品牌集群和最强的品牌效应,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闭环。

以佛山为大本营、扎根中国建陶产业高地多年的佛山陶企,不仅在设备、技术、原料、生产与质量管理上一步领先而步步领先,在市场销售、品牌建设等各个环节也有着明显的优势,长期以来都凭借好产品和好品牌引领着中国建陶产业的发展,并通过自身的宣传、媒体的发声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产地认知和品牌认知。

所谓“世界陶瓷看中国,中国陶瓷看广东,广东陶瓷看佛山”,就是这样来的。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受环保政策、人力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佛山陶企不断将生产基地向佛山周边的广东其他地区和广东以外相关地区迁移扩展,一方面带去了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大大带动了高安等地区本土人士投身建陶产业的热情。这些地区的建陶工厂和本土陶企也因此而得到了长足发展,瓷砖的生产水平得到了飞速提升。

业内人都知道,建陶行业门槛相对较低,只要资金不是问题,设备和技术都不是问题。后来,经过多年发展,再加上在非发达地区投建和改造建陶生产线非常便利,非广东产区在设备上渐渐追平甚至有超越广东产区的趋势,在技术上也慢慢逼近后者。

在原料上,广东产区也丧失了原有的优势。由于环保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广东产区可开采、可使用的陶土资源已大大减少,广东陶企很早就通过从外省购买陶土来满足原料需求,用广东陶土生产的广东砖寥寥无几。

广东砖走下神坛,成为众矢之的?!真相是……

从设备、技术和原料三个维度来判断,说非广东产区生产的瓷砖在质量上已经无限逼近广东砖没毛病。

最后说到生产与质量管理,这可能是广东砖在质量上硕果仅存的优势了。

在建陶行业,技术、设备、原料可以归纳为硬实力,生产与质量管理则属于软实力。在很多情况下,硬实力相对容易超越,软实力却很难追赶。生产与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老板的格局、企业的文化理念、管理者的水平、团队的氛围,还取决于员工尤其是生产一线员工的素质,甚至还受制于地域文化。但就是这样一个优势,却可能决定着瓷砖质量的下限。

对比广东产区与非广东产区,老板的格局姑且放一边不说,二者在企业文化理念、团队氛围、员工素质和地域文化等方面肯定会存在一定差距,实行的产品质量标准也会有所不同。正如粗枝大叶的美国人造的特斯拉电动车比不上中国人造的特斯拉电动车一样,非广东砖产区生产的瓷砖在质量上和广东砖多多少少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陶商资讯在《“假一赔十”,是广东砖最后的倔强?》一文中表示,“(非广东砖)与广东砖质量、花色接近或者齐平的,主要还是各个产区的头部企业,中小陶瓷企业生产的瓷砖质量与广东砖(整体)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这种观点无疑是有道理的。

因此,与其说非广东产区生产的瓷砖与广东砖的差距是产区和产区之间的差距,还不如说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差距。同样是一款瓷砖,在质量要求比较低的广东陶企那里可能是优等品,而在质量要求较高的非广东陶企那里可能就是一级品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判断瓷砖质量不应该看产地,而是要看企业内控标准。

广东砖走下神坛,成为众矢之的?!真相是……

其实,还有一个主观因素对瓷砖的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就是品牌定位。

即某些陶企拥有品牌溢价能力,要让高值产品卖出高价,就必须让产品质量保持较高的水准,其企业内控标准就会高于国家标准;而一些陶企不具备品牌溢价能力,产品又没有特色,只能走低价路线,其企业内控标准不低于国家标准就可以了,甚至打擦边球也是有可能的。

写到这里,我们可以下一个结论。

无论是在广东产区还是非广东产区,一些陶企并不是造不出好瓷砖,而是它们的品牌不足以支撑好瓷砖的销售。从这个意义上说,陶企要实现长远发展,最终还是要走品牌化之路,要不就只能在低价内卷的竞争中一条道走到黑,直至被市场淘汰。

而“假一赔十”则根本谈不上是广东砖品牌最后的倔强,比那些假冒广东砖并且质量不过关的品牌还是强了很多,至少没有欺骗消费者。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本文观点不代表陶瓷时代立场,如有疑问请联系原作者。

(0)
时代者时代者专栏作家
上一篇 2023-05-24 10:58
下一篇 2023-05-24 10:5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头条号
头条号
百家号
百家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QQ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