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陶瓷行业今年静悄悄?

作者|王力

蒙娜丽莎集团文化总监

原标题:《整个行业静悄悄》

“你那里最近怎么样啊?”

“老样子”。

“老样子”的背后,是难以启齿的失意、无奈与煎熬。限产、裁员、降薪,这些拿不上台面的信息,私底下却在飞速地传播、发酵,刺激着每一位职场人敏感的神经,但更多的人选择了沉默,选择了默默地接受。

这是最火热的8月,也是最冷清的时刻。行走在总部基地、华夏陶瓷城这两个中国最大的陶瓷品牌集散地,炙热的阳光下,一座座高大上的展厅门可罗雀,落寞而又沉寂。偶有几辆车一闪而过,更显偌大一个陶瓷城的空旷与寂寥。

受房地产行业影响,陶瓷行业在退潮。大环境如此,注定这是一场陶瓷人无法回避的漫长煎熬。市场的转折点在哪里?没有人能够回答。

图片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许多的投资将被取消,许多的扩张将被叫停,许多的订单将被拒绝。保持充足的现金流,保持合理的利润和适度的规模,夯实企业的基础,增强企业的筋骨,将会更有信心迎接这一场严冬的考验。

8月22日,华为内部论坛上线《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章,文章称“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强大如华为亦如此,无数中小陶企面临的困难更是可想而知。

涨潮的时候,碧波澎湃,浪涛汹涌,中流击水,风光无限,满眼都是星辰大海;退潮的时候,却是倏然之间水落石出,偃旗息鼓,一不小心就被搁浅在沙滩。“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道理谁都知道,但不知道的是什么时候开始退潮。

疫情与地产,不仅仅对陶瓷行业,包括整个经济都形成了影响,除了部分新型产业、垄断产业、疫情产业外,大都一片萧瑟。而全球经济的大衰退和俄乌军事冲突,更加剧了这场全球性的经济萧条。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大家捂紧钱包,减少开支,不敢买房,不敢辞工,在日复一日单调而又落寞的重复里,等待着市场向好那一刻的到来。

图片

前些年,看着头部品牌与地产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惹得一众中小陶企羡慕嫉妒恨,只要搭上地产战略业务,业绩就能跨越式增长,而那些品牌知名度不高、资金实力不强的企业,一则入不了地产商的法眼,二则无实力、长时间、大批量垫资,只能眼睁睁看着头部企业一路狂飙。

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曾经的“馅饼”一夜之间变成了“陷阱”。随着房地产暴雷不断,不少以战略工程业务为主的陶企开始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当中。

过去有多热闹,现在就有多冷清。陶博会前夕,笔者写了篇专栏《行业需要保持热度》,对陶博会的顺利举办和企业、协会、媒体等举办的各类活动予以充分肯定,希望行业能够保持一定的热度,一定的生机和活力,但现在来看,这样的势头并未能延续。

陶博会之后,整个行业很快又陷入了沉寂当中。虽然不时有企业、媒体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但人气与效果早已不能与往昔同日而语。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适应并接受行业大退潮以及退潮所引发的限产、减薪与裁员。

表面静悄悄的行业,实则并不平静。绝大多数企业都选择了战略收缩,砍掉不赚钱的业务,裁减多余的人员,保存实力,强筋健骨,以渡过这一轮的危机。

图片

也有企业积极转型,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在新的领域、新的赛道寻求新的市场蓝海。还有企业化危为机,逆势扩张,带给行业阵阵繁荣的景象。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已是风烛残年,几乎每一天都在失血,最终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边缘。

房地产的暴雷,不仅仅是天量的账款无法收回,影响到大量建材供应商的生存,更对整个经济生态造成打击。以前的工程业务,不但有漫长的付款周期,还要交付保证金,如今,供应商再也不相信地产商的承诺,纷纷缩短周期,甚至现金交易。就连忙碌在保交楼工地上的建筑工人,也要求开发商工资日结。试问哪家企业、哪家开发商能够禁得住这样的抽血?许多供应商面对订单开始变得小心翼翼,宁可不做,也不愿掉进采购商的陷阱。

静悄悄的行业,实际上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量变到质变,从解构到重塑。在退却的大潮中,那些麻木、迟钝而又沉醉在过往安逸中的陶企,必将被时代的浪潮所抛弃,而只有那些洞察先机,反应灵敏的企业,才有可能逃出生天,迎接下一轮市场风雨的洗礼。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本文观点不代表陶瓷时代立场,如有疑问请联系原作者。

(0)
陶者陶者自媒体用户
上一篇 2022-08-30 09:02
下一篇 2022-08-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头条号
头条号
百家号
百家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QQ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